 
		
2024年7月12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分布式标识的工业互联网互操作方法、系统及设备”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委员会由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原副部长吴忠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司长黄利斌、中国电子学会工程师张格语、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建武、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教授杜明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洪晟、国家电网数字科技公司总监玄佳兴、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龚文组成。专家委员会认真审阅了材料、听取了汇报,进行了质询,经讨论后,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 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点:
本项目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内数据交互操作难、应用研发成本高、生态体系薄弱等难题,创造性地采用了多层数据协同、跨企业跨系统标识应用沙盒、多方场景协同的手段。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是首次将分布式标识(DID)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为工业互联网中的每个设备或实体提供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标识,实现去中心化的身份管理。
二是率先提出互操作凭证(IVC),作为设备间互操作的授权凭证,确保互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率先提出管辖节点的概念,确保只有具有适当管辖权的节点才能签发和验证 IVC,增加了系统的可信性和可控性。
三是在可信服务定位的方面,面向海量巨型工业互联网网络,设计了自主可控的多层解析架构,支撑千亿级DID 解析和验证。
3. 应用推广成效
该项成果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47个行业,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8 类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7月7日,全国累计接入标识解析体系的二级节点达360个。累计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428,485家。通过标识解析技术的应用,企业优化了标识应用的开发流程、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4.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系统的安全可信性和可控性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建议:进一步扩大该技术成果的应用领域。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