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厦门市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分析报告
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是科技成果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成果推广、转化、奖励和保密等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掌握我市科技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2012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以持续提高科技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己任,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的技术成果,其中55项成果获得2012年厦门市科技进步奖,35项成果获得201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有4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2年厦门市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按照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规定,严格规范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及时、准确地统计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宏观科技决策服务。现将我市2012年成果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科技成果总量与评价方式构成
2012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共231项,较2011年的174项有大幅提升,和2010年度基本持平(见图1)。评价方式以验收为主,共147项,占登记成果的63.6%;登记的鉴定成果共44项,主要为其他部门的新产品鉴定,占比19%;其它评价方式登记的成果详见表1。这两年验收的计划项目在登记成果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主要原因是我市的科技管理工作日臻完善,相继出台的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奖励政策均对科技成果登记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范,例如《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厦门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列入科技计划的验收合格项目和申报厦门市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必须办理成果登记,这样就使得我市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基本和往年保持同等水平。
表1:2009-2012年厦门市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构成
| 评价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 方式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 鉴定 | 137 | 73.27 | 115 | 26 | 26 | 14.9 | 44 | 19.1 | 
| 验收 | 47 | 25.13 | 115 | 138 | 138 | 79.3 | 147 | 63.6 | 
| 其他 | 3 | 1.6 | 12 | 10 | 10 | 5.8 | 40 | 17.3 | 
| 合计 | 187 | 100 | 242 | 174 | 174 | 100 | 231 | 100 | 
从表1可看出,2009年我市的科技成果评价主要是以鉴定为主,2010年底我市暂停成果鉴定后,2011年度登记和鉴定的成果数量明显减少。2012年,随着我市计划项目管理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登记数量重新恢复了2011年及以往年度的同等数量和增幅。
2、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与获奖情况
2012年登记的231项科技成果共申请736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323项,同比增长135.8%。已授权专利394项,其中由企业获得的授权专利344项,占比87.3%,充分表明我市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制定标准数36项,其中: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4项,企业标准14项。获得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成果共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5项。
3、科技成果的课题来源
4、成果的类别
5、成果完成单位
6、成果完成人员
2012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涉及的完成人员共1591人次,成果完成人在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职称构成等方面都趋于合理。
从单位属性看,企业科技人员是科技研究的主体,共984人次,占登记总数的61.8%,远高于上一年度47%的比例;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为174人次,占4.7%;医疗机构和独立科研单位成果完成人员分别为184、135人次,分别占11.6%、8.5%(如图5所示)。
从学历学位看,科技成果完成人中博士研究生为248人次,占15.6%;硕士研究生为359人次,占22.6%;大本为804人次,占50.5%。各学历人员占比基本和上一年度持平。见表2。
表2:2010年-2012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学历分布
| 学历 结构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 人员数 | 构成(%) | 人员数 | 构成(%) | 人员数 | 构成(%) | |
| 博士研究生 | 242 | 13.19 | 190 | 15.3 | 248 | 15.6 | 
| 硕士研究生 | 394 | 21.47 | 309 | 25 | 359 | 22.6 | 
| 大本 | 957 | 52.15 | 601 | 48.5 | 804 | 50.5 | 
| 大专 | 182 | 9.92 | 106 | 8.6 | 141 | 8.9 | 
| 中专 | 50 | 2.72 | 25 | 2 | 24 | 1.5 | 
| 其它 | 10 | 0.55 | 7 | 0.6 | 15 | 0.9 | 
| 合计 | 1835 | 100 | 1238 | 100 | 1591 | 100 | 
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是科技成果研究人员的主力军,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为1199人次,占登记成果完成人员总数的75.4%,明显高于上年度的67.5%。35岁以下(含35岁)为701人次,占44.1%;36-45岁为498人次,占31.3%;46-55岁为280人次,占17.6%,明显低于上一年度的25.1%;56-65岁为86人次,占5.4%;65岁以上为26人次,占1.6%。从表3中可看出,我市参与科技研发的人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中青年的科研力量越来越突出。
表3:2010-2012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年龄结构分布
| 年龄结构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 人员数 | 构成(%) | 人员数 | 构成(%) | 人员数 | 构成(%) | |
| 35岁以下(含35岁) | 899 | 48.99 | 467 | 37.7 | 701 | 44.1 | 
| 36-45 | 513 | 27.96 | 369 | 29.8 | 498 | 31.3 | 
| 46-55 | 322 | 17.55 | 310 | 25.1 | 280 | 17.6 | 
| 56-65 | 73 | 3.98 | 72 | 5.8 | 86 | 5.4 | 
| 65岁以上 | 28 | 1.52 | 20 | 1.6 | 26 | 1.6 | 
| 合计 | 1835 | 100 | 1238 | 100 | 1591 | 100 | 
7、科技成果所属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2012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属高新技术领域的有189项,其中电子信息43项,软件21项,光机电一体化19项,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31项,新材料21项,新能源与高效节能26项,环境保护12项,农业14项,地球、空间与海洋2项。电子信息、软件、光机电、生物与新医药占了其中的61%,体现了我市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优势。
8、成果应用情况
2012年登记成果应用技术成果仍保持着较高的比例,在231项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为217项,占登记成果的93.9%,其中已稳定应用的成果有189 项,未应用的成果为10项,成果未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及资金问题,资金仍是制约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大专院校项目的市场拓展受限也是另一主要因素。
在217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92项成果已产生较好的效益,实现净利润54.8739亿元,交纳税金19.9551亿元,出口创汇10.2906亿元,节约资金3.6447亿元(如表4所示)。在未来几年,这些成果有望成为我市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表4:应用技术成果实施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万元)
| 项目数 | 净利润 | 实交税金 | 出口创汇 | 节约资金 | 
| 92项 | 548739 | 199551 | 102906 | 36447 |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