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一、科技成果总体情况 
2019年我区共登记科技成果233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67项,占71.7%;基础理论成果53项,占22.7%;软科学成果13项,占5.6%。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总量较上年增长7.1%,在全区科技成果中占主要地位,如下图1所示。
(二)成果项目来源情况
在233项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属于政府项目成果(来源于国家计划、地方计划、部门计划、地方基金和部门基金的成果)占55.4%,比2018年降低11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26项、占11.3%,地方计划73项、占31.3%,部门计划11项、占4.7%,地方基金18项、占7.7% ,部门基金1项、占0.4%;社会项目成果(来源于国际合作、横向委托、民间基金、自选课题及其他来源的成果)占44.6%,比2018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自选课题产生的科技成果较上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增长较快。(见图2)
(三)成果评价方式
233项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式,呈现以评价机构评价、验收为主的格局,机构评价122项,占52.4%,较2018年增长了18.4%;验收项目共71项,占30.5%,较上年降低10.1%;行业准入37项,较上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表1  2019年与2018年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统计表
| 成果评价 方式 | 2018年 | 2019年 | ||
| 成果数(项) | 占比(%) | 成果数(项) | 占比(%) | |
| 验收 | 93 | 40.6 | 71 | 30.5 | 
| 机构评价 | 103 | 45.0 | 122 | 52.4 | 
| 行业准入 | 15 | 6.6 | 37 | 15.9 | 
| 结题 | 18 | 7.9 | 3 | 1.2 | 
(四)成果完成单位情况
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企业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达到79项,占33.9%;科研机构完成的68项,占29.1%;大专院校完成的43项,占18.5%;医疗机构完成的30项,占12.9%;其他单位完成的13项,占5.6%。与2018年相比,企业完成科技成果占比增长了2%,独立科研机构成果占比提高了4.6% ,大专院校占比下降了8.1%。(见图3)
(五)经费投入
2019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实际投入经费总额为122281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5282万元,占1.25%;部门投入100994万元,占8.23%;地方投入13123万元,占1.07%;基金投入304万元,占0.02 %;自有资金1064976万元,占86.78%;银行贷款895万元,占0.07%;其他投入31707万元,占2.58%。与上年相比,科技成果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自有资金投入增长了61倍,95.2%的自有经费来源于企业资金投入。特别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完成的“厚油层多层系油藏单砂体刻画及提高水驱技术研究”项目,2014~2018年累计投入929000万元,针对盐池-彭阳地区油藏开发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油藏单砂体刻画、单砂体连通定性评价以及提高水驱油效率配套技术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完成人员
233项科技成果中,参与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共2729人次,平均每个项目近11名科研工作者。从单位属性看,企业和独立科研机构人员较多,其中,企业科技人员988人次,占36.2%;科研机构科技人员881人次,占32.3%;大专院校科技人员428人次,占15.7%;医疗机构科技人员233人次,占8.5%;其他人员199人次,占7.3%。数据表明: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创新意识正在增强,已成为我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1.文化程度
从学历构成来看,博士研究生有430名、硕士研究生966名、大学本科生1170名、大学专科生142名、大专以下文化程度12名、其他学历9名(见图4),其中博、硕士人员占51.2%,较2018年博、硕士人员占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94.1%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年龄结构
中青年是科技成果研究人员的主体,其中55岁以下占91.9%,仍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91.7%),其中45岁以下1845人次,占总人数的2/3,46-55岁662人次,占总人数的比重接近1/4,与2018年相比,科技成果完成人年龄结构变化不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自治区科技成果完成人年龄更趋于年轻化。
3.技术职称
2019年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中,正高级技术职称研究人员518人次、副高级职称研究人员788人次、中级技术职称研究人员872人次、初级职称者为346人次、其他科研人员205人次,分别占总人数的19.0%、28.9%、31.9%、12.7%和7.5%(见表2)。统计显示,具备正、副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占47.9%,比去年降低0.4个百分点,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表2 2019年宁夏科技成果完成人员技术职称构成
| 技术职称(人次)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医疗机构 | 其他 | 
| 院士 | - | - | - | - | - | - | 
| 正高 | 518 | 163 | 111 | 128 | 55 | 61 | 
| 副高 | 788 | 324 | 123 | 231 | 64 | 46 | 
| 中级 | 872 | 320 | 96 | 333 | 63 | 60 | 
| 初级 | 346 | 64 | 29 | 174 | 49 | 30 | 
| 其他 | 205 | 10 | 69 | 122 | 2 | 2 | 
(七)知识产权情况
全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共产生582项知识产权,较上年度增长28.8%。其中577项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99.1%,外观设计专利占0.9%(见表3)。
表3  2019年宁夏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出构成
按完成主体划分,企业形成的知识产权占81.4%,大专院校占10.8%、独立科研机构占6.7%。92.2%的知识产权为企业和大专院校所有,较2018年占比提高了14.1%(企业占比提高了85.2%),与上年度全国趋势(知识产权主要由企业和大专院校所有)保持一致。数据表明,2019年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在专利申请量上有大幅提高。
二、科技成果应用情况
(一)成果属性
167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属于原始性创新的成果达到121项,接近3/4;属于国内技术二次开发成果34项,占20.4%;属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成果12项,占7.2%。(见图6)
(二)所处阶段
167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所处阶段,初期阶段有24项,占比14.4%;中期阶段有 31 项,占比18.6%;成熟应用阶段112项,占比67%。企业完成的科技成果成熟应用比例最高,达到53.6%,独立科研机构占23.2%,大专院校占10.7%,医疗机构及其它占12.5%。(见图7)
(三)所属高新技术领域
167项应用技术成果分布在9个高新技术领域:现代农业83项(占49.7 %)、先进制造30项(占 17.9%)、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15项(占9.0 %)、环境保护12项(占7.2%)、新能源与节能9项(占5.4%)、电子信息8项(占4.8%)、新材料6项(占3.6%)、地球、空间与海洋3项(占1.8%)、现代交通1项(占0.6%)。2019年高新技术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先进制造领域,占比达到2/3。
(四)行业分布
2019年我区登记的233项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167项,其中农、林、牧、渔业88项、采矿业10项、制造业25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项、建筑业1项、交通运输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项、教育1项、卫生和社会工作14项、公共管理业1项(见表4)。数据表明,我区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供应和卫生行业。
表4    2019年应用技术成果行业分布情况
| 应用行业 | 项目数(项) | 所占应用技术成果比例(%) | 
| 农、林、牧、渔业 | 88 | 52.7 | 
| 采矿业 | 10 | 6.0 | 
| 制造业 | 25 | 15.0 |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6 | 9.6 | 
| 建筑业 | 1 | 0.6 | 
| 交通运输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 3 | 1.8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 | 1.8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 | 3.0 | 
| 教育 | 1 | 0.6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4 | 8.3 | 
| 公共管理业 | 1 | 0.6 | 
| 合计 | 167 | 1 | 
167项应用技术成果中,产业化应用项目75项,占全部应用技术成果的44.9%(企业完成产业化应用项目占比最高,达到70.7%,高校和科研院占25.3%);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项目66项,占39.5%;试用项目17项,占10.2%;未应用的9项,占全部应用技术成果的5.4%。(见图8)
167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74项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占44.3%,较上年度增长了6.7倍。自我转化效益收入共取得2055421万元、净利润656834万元、实交税金129173万元、出口创汇1877万元、节约资金196609万元;合作转化收入8083155万元,其中技术入股股权折价8150万元;产生技术转让予许可收入2434万元。与上年相比,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自我转化效益收入增长了53倍。数据表明,2019年我区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出台后,修订完善《宁夏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对准予登记的科技成果类别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打通与自治区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科技管理部门科技成果登记的通道,将各部门组织开展的研发类项目成果,纳入到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范围,实现应登尽登。
(二)进一步调整、改进科技成果登记流程,对登记系统作全方位优化升级,争取实现成果登记申请、公示、登记、证书打印等环节全程网络化办理,不再需要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不见面审批”、“零跑腿”。
(三)打通科技成果登记与成果转化的通道,实施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一是围绕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发布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包,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成果供给。二是建立自治区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便于社会各界加强科技成果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是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交系统,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广泛集聚全社会各类科技成果。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