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2020年,福建省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内共登记190项科技成果。
一、整体情况
(一)成果类型
以应用技术类为主,190项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171项,占90.00%;基础理论成果9项,占4.74%;软科学成果10项,占5.26%
(见图1、表1) 。
表1 2018-202年科技成果构成分析
| 科技成果分类 | 2018 | 2019 | 2020 | |||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
| 应用技术成果 | 297 | 78.78 | 289 | 86.27 | 171 | 90.00 | 
| 基础理论成果 | 65 | 17.24 | 28 | 8.36 | 9 | 4.74 | 
| 软科学成果 | 15 | 3.98 | 18 | 5.37 | 10 | 5.26 | 
| 合计 | 377 | 100 | 335 | 100 | 190 | 100 | 
(二)成果来源情况
以各级财政支持的计划项目成果为主。其中,来源于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129项,占67.89%;部门基金和地方基金项目成果21项,占11.05%。在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占登记总量的14.21%;部门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占8.95%;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占44.74%。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占登记总量的6.8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项,占登记总量的4.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占登记总量的0.53%;国家其他科技计划5项,占登记总量的2.63%。见图2。
1.成果完成单位分布
独立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是项目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按成果数量排序依次是:独立科研机构59项,占31.05%;其他项目37项,占19.47%;企业34项,占17.89%;大专院校33项,占17.37%;医疗机构27项,占14.21%。(见图3)。
2.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完成单位分布
在129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中,独立科研机构、其他机构与大专院校是主要完成单位。其中,独立科研院所所占比例最高,为36.43%;其次是其他机构占21.71%;大专院校占20.15%。各级科技计划完成单位情况见图4。
(三)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有712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数367项、实用新型专利数260项、外观设计专利数5项、软件著作权数31项、其他专利数49项。在登记的知识产权中,大专院校231项,占32.44%;企业203项,占28.51%;独立科研机构193项,占27.11%。已授权专利数482项,其中,大专院校181项,占37.55%;企业136项,占28.22%;独立科研机构116项,占24.07%。制订标准数1项为国家标准(见表2)。
表2 2018-2020年成果知识产权情况分析
| 知识产权分类 | 2018 | 2019 | 2020 | |||
| 数量 | 构成% | 数量 | 构成% | 数量 | 构成% | |
| 知识产权 | 1123 | 297.88 | 937 | 279.70 | 712 | 374.74 | 
| 已授权专利 | 742 | 196.82 | 634 | 189.25 | 482 | 253.68 | 
| 制定标准 | 6 | 1.59 | 5 | 1.49 | 1 | 0.53 | 
(四)成果评价方式
2020年,验收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其他评价方式辅助并存(见表3)。
表3 2018-2020年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构成
| 评价方式分类 | 2018 | 2019 | 2020 | |||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
| 鉴定 | 68 | 18.04 | 77 | 22.99 | 43 | 22.63 | 
| 验收 | 241 | 63.93 | 198 | 59.1 | 119 | 62.63 | 
| 评审 | 5 | 1.33 | 2 | 0.6 | 1 | 0.53 | 
| 行业准入 | 1 | 0.26 | 0 | 0 | 0 | 0 | 
| 评估 | 6 | 1.59 | 8 | 2.39 | 1 | 0.53 | 
| 机构评价 | 21 | 5.57 | 21 | 6.27 | 15 | 7.89 | 
| 结题 | 35 | 9.28 | 17 | 5.07 | 2 | 1.05 | 
| 知识产权授权 | 0 | 0 | 12 | 3.58 | 9 | 4.74 | 
| 合计 | 377 | 100 | 335 | 100 | 190 | 100 | 
(五)成果项目投资情况
2020年累计投入10645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930万元,占1.81%;部门投入3851万元,占3.62%;地方投入6740万元,占6.33%;基金投入860万元,占0.81%;自有资金投入87662万元,占82.35%;银行贷款3064万元,占2.88%;其他资金投入2346万元,占2.20%(见图5)。
二、福建省应用技术类成果情况分析
(一)应用技术成果所属阶段
处于成熟应用阶段的成果占66.67%,处于中期阶段和初期阶段的成果所占比列分别为12.28%和21.05%(见表4)。
表4 2018-2020年应用技术成果阶段分布
| 成果所属阶段 | 2018 | 2019 | 2020 | |||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成果数 | 构成% | |
| 初期阶段 | 57 | 19.19 | 69 | 23.87 | 36 | 21.05 | 
| 中期阶段 | 38 | 12.80 | 43 | 14.88 | 21 | 12.28 | 
| 成熟应用阶段 | 202 | 68.01 | 177 | 61.25 | 114 | 66.67 | 
| 合计 | 297 | 100 | 289 | 100.00 | 171 | 100.00 | 
(二)应用技术成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分布
122项应用技术成果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其次是环境保护、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等领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现代交通和地球、空间与海洋等领域项目成果也占一定比例(见图6)。
(三)应用技术成果应用行业分布
应用技术成果主要应用于农、林、牧、渔业,占25.73%;其次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占19.30%;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应用成果也占较大比例,分别占15.79%和14.62%(见图7)。
(四)成果的应用情况
目前,已应用的技术成果有138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80.70%;试用项目数23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13.45%;未应用项目数10项,占应用技术成果的5.85%(见图8)。
在已应用的项目成果中,企业应用技术成果应用数最多,占24.64%;独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应用技术成果应用数次之,分别占21.01%和20.29%;其他成果和医疗机构应用技术成果分别占18.12%和15.94%。(见图9)。
在171项应用技术成果中,有10项未应用。其中因技术问题或政策因素未应用的分别有3项,有2项因资金问题未应用,市场问题和管理问题各1项(见图10)。
(五)经济效益情况
产生经济效益项目数共55项,占32.16%,其中企业最多,共26项。在所有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中,通过自我转化的收入为315097万元,合作转化收入207784万元,技术转让与许可收入272万元(见表5、表6)。
表5 不同属性完成单位经济效益情况
| 经济效益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医疗机构 | 其他 | 合计 | 
| 经济效益项目数 | 8 | 15 | 26 | 0 | 6 | 55 | 
| 自我转化收入(万元) | 0 | 109215 | 203099 | 0 | 2783 | 315097 | 
| 合作转化收入(万元) | 154 | 103019 | 8600 | 0 | 96011 | 207784 | 
| 技术转让与许可收入(万元) | 96 | 66 | 0 | 0 | 110 | 272 | 
表6 自我转化项目效益情况
| 经济效益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医疗机构 | 其他 | 合计 | 
| 收入(万元) | 0 | 109215 | 203099 | 0 | 2783 | 315097 | 
| 净利润(万元) | 0 | 1592 | 38474 | 0 | 529 | 40595 | 
| 实交税金(万元) | 0 | 546 | 8281 | 0 | 206 | 9033 | 
| 出口创汇(万元) | 0 | 0 | 1684 | 0 | 0 | 1684 | 
| 节约资金(万元) | 25 | 42800 | 21934 | 0 | 551 | 65310 | 
由表5、表6可以看出,企业仍然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成果以自我转化为主。在我省大力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用”等政策实施后,大专院校丰富的科研资源优势,具有发展潜力,成果的经济效益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总结
整体来看,我省2020年科技成果登记总量较前两年有所下降。成果主要来源为独立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主;从转化方式看,企业自主转化比例较高,独立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则以合作开发为主;验收是成果评价的主要方式。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登记与推广,促进转移转化。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