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统计分析报告
前言:为客观、真实、准确的汇集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信息,加快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我会认真贯彻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科发计字〔2000〕542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托国家科技成果网的在线登记平台,在保证科技成果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2020年的登记工作。2020年,我会共登记226项应用类科技成果,涉及第一完成单位112家、科技工作者3387人、知识产权1901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成果主要应用于新材料、先进制造、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成果80%以上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登记成果主要统计情况如下:
一、成果数量
2020年,共登记来自112个第一完成单位的226项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其中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分别登记21项、47项、158项。从第一完成单位类型来看,成果产出以企业为主体,占比达69.91%(图1);从第一完成单位登记数量来看,登记科技成果较多的单位分别为中国铝业集团41项、矿冶科技集团15项、有研科技集团12项、紫金矿业集团8项、嘉兴学院7项、中南大学6项、重庆科技学院6项,8家单位登记数量占比总数超过40%。
二、成果完成人
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涉及完成人共3387人,平均每个项目有约15个人参与。如图2所示,36-45岁的中青年为主要科研力量,共1330人,占比总人数的39.27%;小于35岁(含35岁)的成果完成人为1002人,占比总人数的29.58%;46-55岁的成果完成人为739人,占比总人数的21.82%。从学历构成看(图3),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占比分别为21.64%、33.24%和38.03%。从职称构成看(图4),高级职称人员占比完成人总数的50.64%,其中正高级人员占比20.64%、副高级人员占比31.30%;中级从业科技人员占比完成人总数的33.27%,多数为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总体来看,成果研究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92.91%,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成果完成人的83.91%,科研队伍结构日趋合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三、知识产权
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产出量共1901项,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1178、647、4项,专利占比知识产权总量的96.21%,已授权专利数1565项;软件著作权数35项,占比知识产权总量的1.84%。分单位类别来看,企业、大专院校、独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数分别为1190项、603项、100项,平均每个成果分别产出知识产权7.88项、12.83项、4.76项,高校知识产权产出率明显高于企业和科研机构。
四、成果来源
表1为登记的科技成果来源构成,可知2020年自主研发的成果数量最多,共103项,占比登记总数的45.5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37项,占比登记总数的16.37%;部委和地方计划分别为21项和24项,分别占比9.29%和10.62%。综合来看,国家财政资助成果共91项,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40.27%;非国家财政资助项目共135项,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59.73%。
表1 
科技成果来源构成(项)
| 项目名称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 国家科技计划 | 37 | 3 | 14 | 20 | 
| 部委计划 | 21 | 4 | 9 | 8 | 
| 地方计划 | 24 | 4 | 5 | 15 | 
| 部门基金 | 5 | 0 | 3 | 2 | 
| 地方基金 | 4 | 1 | 2 | 1 | 
| 国际合作 | 2 | 0 | 0 | 2 | 
| 横向委托 | 24 | 5 | 6 | 13 | 
| 自主研发 | 103 | 3 | 8 | 92 | 
| 其它 | 6 | 1 | 0 | 5 | 
五、成果应用
从成果应用行业来看(图5),主要应用于制造业,达118项,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52.21%;采矿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54项、25项,分别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23.89%、11.06%。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成果处于初期阶段4项、中期阶段10项、成熟应用阶段211项,其中188项成果已产业化应用(图6),占比登记成果总量的83.19%,成熟阶段的项目大多投入产业化应用。
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共有106项成果已转化,其中独立科研机构9项、大专院校23项、企业74项。成果整体转化率为46.90%,独立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的成果转化率分别为42.86%、48.94%和46.83%。从转化成果的政府支持来看,共有6项纳入政府计划,3项进入政府采购,20项得到转化财政经费支持,23项享受政府税收优惠,3项进入军民融合;从本单位成果转化政策的支持来看,80项纳入绩效考评,45项与职称评定挂钩,62项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
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原始性创新183项,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12项,国内技术二次开发28项。从成果水平来看(图7),国际领先项目85项,占比登记总数的37.61%,国际先进项目106项,占比登记总数的46.90%,国际水平成果整体占比登记成果总数的八成以上。2020年登记的科技成果中,159个项目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成果,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环境保护数量较多,分别为57项、33项、32项(图8)。
表2为2020年登记科技成果的资金投入,可知经费实际投入额为1113418万元,资金投入以企业为主体,共1034704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92.93%。资金投入中自有资金居首,共671866万元,占比经费总额的60.34%;国家投入233842
表2 
科技成果资金投入(万元)
| 项目名称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企业 | |
| 1113418 | 14740 | 63974 | 1034704 | |
| 其中:国家投入 | 233842 | 5875 | 14711 | 213256 | 
| 部委投入 | 6698 | 140 | 5959 | 599 | 
| 地方投入 | 14690 | 1480 | 3768 | 9442 | 
| 基金投入 | 719 | 255 | 0 | 464 | 
| 671866 | 6522 | 34136 | 631208 | |
| 银行贷款 | 178791 | 0 | 0 | 178971 | 
| 其它 | 6812 | 468 | 5400 | 944 | 
如表3所示,成果中共有转化项目121个,转化收入总额(含自我转化收入、合作转化收入和技术转让许可收入)达8128903万元,其中自我转化收入占比最高达93.03%,合作转化收入和技术转让许可收入分别占比转化收入总额的6.79%和0.17%。自我转化收入中,实现净利润1875241万元,利润率达24.80%,远高于行业整体利润率,节约资金172846万元,出口创汇194527万元,纳税808917万元。
表3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万元)
| 项目名称 | 合计 | 独立科研机构 | 大专院校 | 企业 | |
| 经济效益项目数 | 121 | 11 | 23 | 86 | |
| 自我转化效益 | 收入 | 7562793 | 837527 | 2496318 | 4228948 | 
| 净利润 | 1875241 | 237423 | 955404 | 682405 | |
| 实交税金 | 808917 | 113649 | 476037 | 219231 | |
| 出口创汇 | 5140 | 125766 | 63621 | ||
| 节约资金 | 15000 | 45086 | 112759 | ||
| 合作转化收入 | 552124 | 17378 | 96865 | 437881 | |
| 技术转让与许可收入 | 13986 | 440 | 80 | 13466 | |
如表3所示,分单位类型看,企业转化总收入达4680295万元,占比整体转化收入总额的57.58%,企业平均每个经济效益项目产出转化收入54422万元,此外企业自我转化收入占比其转化总收入的90.36%;大专院校转化总收入为2593263万元,平均每个经济效益项目产出转化收入112750万元;独立科研机构转化总收入为855345万元,平均每个经济效益项目产出转化收入77758万元。综合来看,企业为转化创收主体,且企业以自我转化为主,而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以合作转化为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依赖于企业实现转化。此外,高校转化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创收最高,企业次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果产出效益相对更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