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属于铁路工程领域AIoT服务,应用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均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通过提高边缘端和传感器端的精准、稳定、可靠,提高数据和视频传输的稳定,进而获取有价值的运维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模型,对海量的监测数据进行清洗、解析、存储,通过设备健康模型算法,对设备健康度进行评估。同时,本项目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机器协同方面,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快速应用于铁路、水利、矿山、货场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中。本项目主要面向铁路工程领域提供AIoT研发和服务,打造高度自动化的智能铁路。主要是将AIoT(铁路工程AI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到传统工程应用中,客户群体为央国企铁路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提供数字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应用,致力于构建“云边端网”AI数字化服务生态。
本项目推广情况:2020年在“京张高铁”实现局部实装;2021年初在“京雄高铁”实现局部实装;2022年冬奥会“京张高铁”全线运营; 2024年“济郑高铁”已签署合同,正式实施中。该项目成果转化收入已达约4010万元,已实现净利润约1300万元,贡献税收约220万元。应用提质增效显著,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1.傅卫国  2.陈斌  3.吴大勇  4.李慧  5.任志恒  
|  | 评价单位: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 报告编号: | 中电节评字【2024】第CG017号 | 评价日期: | 2024-08-12 | 
 
|  | 组织单位: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 项目负责: | 王娟 | 成果管理: | 13522528052 | 
 
2024年8月12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在北京主持召开北京鼎兴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工电一体化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监测平台”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技术总结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意见如下:
1. 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
(1)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破原有铁路工、电、供等专业现场维护的界限,实现跨系统数据融合;解析基础设施健康状态在空间与时间方面的关联性,并对多专业耦合数据进行故障及风险解耦,完成故障及风险表征的根因分析,实现跨专业的铁路设施设备数据处理、健康状态联动运维工作。
(2)业内首次以铁路GSM-R网络为载体构建铁路专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传输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数据,保障铁路专用物联网的网络稳定性,实现系统的通用性和一致性,填补铁路专用物联网的应用空白。
(3)自主研发了基于GSM-R的铁路物联网通信模块,具有功耗低、传输稳定,数据安全性高等优势,确保终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 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得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4. 该项目在“京张高铁”、“京雄高铁”、“济郑高铁”实现铁路线网运维应用,提质增效显著,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 | 从事专业 | 
    
| 赵忠抗 | 工信部机关局 | 正高 |  | 
| 张序国 | 科技部火炬中心 | 正高 |  | 
| 薛强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 正高 |  | 
| 洪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安全研究所 | 正高 |  | 
| 赵谡玲 | 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正高 |  | 
| 玄佳兴 | 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正高 |  | 
| 邱伟怡 | 中国信通院泰尔英福 | 副高 |  |